找到相关内容357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浅谈佛教戒律的道德思想

    浅谈佛教戒律的道德思想 释法向   内容提要:佛教在中国渡过曲折、兴衰的漫长历程,它与本土文化不断地冲突、融合、双方相互吸收、相互改造,演变成为不断世俗化、本土化、伦理化的中国式佛教。其发展除了有其客观的社会基础之外,它的伦理道德对人们价值观念的形成,幸福与完善的追求以及人生的理解和生活的影响,也是极为重要的原因。  本文欲以佛教中关于戒律修学道德的标准进行分析、归纳、论述、探究出戒律对...

    释法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03250790.html
  • 六祖惠能大师禅宗思想浅谈

    六祖惠能大师禅宗思想浅谈  南华禅寺方丈 释传正  在广东古代历史文化名人中,以思想建树而著称海内外的,首推禅宗六祖惠能大师。  禅宗第六祖惠能,俗姓卢,先世河北范阳(今涿县)人,其父谪官至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东),唐贞观十二年(638)生惠能,遂为广东新州人。惠能幼年丧父,后移南海,家境贫困,靠卖柴养母。有一天,惠能在市中,闻客店有人诵《金刚经》,颇有领会,便问此经何处得来,客人告以从黄梅...

    释传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42859958.html
  • 浅谈对敦煌遗书修复的认识

    浅谈对敦煌遗书修复的认识  内容提要:敦煌遗书历经千年,许多卷子已经破损严重,修复保护敦煌卷子,必须要研究物件的时代特性、材料特点,及破损的特殊性,制订出行之有效的修复方案,确保修复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我国传统的古籍修复方法是用来保护与抢救破损纸质文献的一项重技术,远在我国古代就有人注意和重视这一点。北魏农学家贾思勰著《齐民要术》中就把修复书籍的方法记录下来,供后人学习运用。事实证明,中国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3960087.html
  • 佛教与九华山民间风俗浅谈

    佛教与九华山民间风俗浅谈   作者:蔡 武   九华山民间风俗,顾名思议是指九华山一带的民间风尚习俗。但是,这一概念决非仅仅局限这片狭小的地区。九华山民间风俗与中国其他地区民间风俗同生共存、血脉相通,是中国民间文化不可切割的组成部分。  中国民间文化与传统文化(上层社会士大夫文化与下层社会民间文化总和)始终存在一种共时性关系。从这种共时性关系而言,九华山民间风俗无疑是中国传统社会中局部的文化...

    蔡 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03660858.html
  • 浅谈《维摩诘经》的文学性

      浅谈《维摩诘经》的文学性——曾晓娟   一  《维摩诘经》是《维摩诘所说经》的简称,也简称《维摩经》,或者也称《不思议解脱经》。此经的汉文译本有六种以上,除此以外,在西晋时期有支敏度,为使人便于研究本经起见,将来华已译出的三种译本,编辑为一本,共有五卷,称《合维摩诘经》。此经书虽然有六种译本,但是东晋严佛调、西晋竺法兰、竺法护三种译本已经失传,就是支敏度的《合维撵诘经》也已泯没,现在在藏经...

    曾晓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90266114.html
  • 浅谈禅宗悟性的美学价值

    浅谈禅宗悟性的美学价值  逸 人  从人类原始社会开始,原始宗教与原始艺术就连体降生了,共有的幻想色彩使两者在几千年文明史中,密切地联系着。但是以往人们注意的主要是直观现象,大多从外化的宗教艺术中观察两者的同一性,这就很有限了。其实宗教艺术的互动关系更深刻地反映在思维方式的贯通之中。宗教艺术的投影范围主要囚于自身,但是宗教的思维方式却在许多非宗教题材的艺术创作中产生着潜栘默化的影响,尽管这种...

    逸 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90466117.html
  • 浅谈持《心经》以降魔

    浅谈持《心经》以降魔  企 愚  佛教之修持,要求断结使,出五盖,离诸一切有漏法,方能证得无上菩提。以故佛门常以“降魔”来喻修持,盖谓欲断一切世法之魔障也。  佛陀作为拯救众生慧命的伟大导师,他不只是自身堪称“降魔”的表率,而且也是开示众生断诸魔障的“无上士”,以故佛之十大名号中有“调御丈夫”之功德名(见《首楞严经》及《大智度论》诸经论)。在马鸣菩萨所造的《佛所行赞》中,对于佛陀“降魔一之描写,...

    企 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90566118.html
  • 浅谈桂林佛教文化的旅游开发

    浅谈桂林佛教文化的旅游开发   一、桂林佛教文化概述  1.传入时间早  结合文献记载及东汉至南北朝早期佛教文化遗物的考古发现,可以推测大约在西汉时期佛教就已传入广西地区,到唐代桂林佛教空前繁荣,成为我国南方佛教中心之一。至少千年前的唐朝,印度佛教文化就经南海进珠江溯漓江进入中国腹地,学者称这是一条佛教的海上通道。如今人们在桂林西山观看佛教题材的摩崖造像,发现与中原佛教造像风格不一,恰好成为漓江...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70567713.html
  • 浅谈艺术与宗教的和谐一致

    浅谈艺术与宗教的和谐一致  李大钧  百雅轩文化艺术机构董事长  内容摘要:艺术和宗教是和谐一致的。蔡元培先生的“美育代宗教”等主张需要重新审视。一:“美育代宗教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二:从二者起源、认知世界的方式、作用机理、理念及发展趋势方面来说,二者是一种握手的关系。  关键词:蔡元培 “美育代宗教” 和谐一致  宗教与艺术关系问题,是艺术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理论界一直众说纷纭,甚至把宗教和...

    李大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74870679.html
  • 浅谈佛教在太原的演变

    浅谈佛教在太原的演变   《文物世界》 赵琳洁  佛教何时传入太原无确切的史料记载。清光绪《山西通志》载,东汉建安年间(196~220年)境内建有普光寺,说明至迟在东汉末年今太原境内即有佛教活动。  十六国前赵光初二年(东晋大兴二年,319年),石勒自称赵王,都襄国,史称后赵。石勒是羯人,为缓和汉胡矛盾,巩固自己的统治,他极力提倡佛教,诏见天竺沙门佛图澄,大兴佛事,修造寺庙,佛教在赵境内...

    赵琳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015174428.html